百年住宅·致敬守艺人|秦腔戏剧脸谱传承人陈耀武&安塞腰鼓传承人刘延河
来源/作者:华商网      日期:2021-07-22  阅读:5467

   征集“守艺人”活动开启,请向我们讲出你的故事,传递手艺人的手艺温度。

  >>推荐形式:

  1.守艺故事(请注明姓名、年龄、人物故事以及联系方式等)

  2.所有来稿请发送至hsbfczx@163.com

  喜欢的事,就要把它做好

 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『关中秦腔戏剧脸谱』第四代传承人 陈耀武

02.jpg

 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,戏曲就像是“老古董”一样,是老年人的专属娱乐。但是对于陈耀武而言,秦腔以及绘制秦腔脸谱却使他乐在其中。

  从小就在父亲的熏陶下长大的陈耀武,深受父亲的影响,刚上初中时,他就有了学戏的想法,可是并未得到家里人的支持。他说:“首先父亲就不支持,加上村里人的闲言碎语,让我的秦腔之路非常坎坷。”尽管困难重重,陈耀武学戏的念头一直没有改变过。2001年,14岁的陈耀武进入长安戏曲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秦腔,专攻花脸。学戏过程中,需要给自己画脸谱,这时,他迷上了秦腔脸谱。

  回想起刚接触脸谱绘制的那段日子,虽然十分艰难但也丝毫未削弱陈耀武对这门艺术的执着与热爱。“最难的就是秦腔脸谱的资料非常非常少,包括它的出版物和实物资料都非常少,那时候能找到一个画秦腔脸谱的老师太难了。”他说。在脸谱的绘制学习中,大部分图案的设计都得建立在自己对秦腔了解的基础上,确实是摸着石头过河。

  陈耀武笑言:“前十年中,我画脸谱一分钱都没有挣过,只是往里贴补,80%的工资都贴补到脸谱里面了,所以家人再次反对。”谈起此事,陈耀武满脸愧疚。然而这些困难都没有使他放弃对自己热爱事业的追求,在利益和兴趣之间的抉择中他选择了后者。用陈耀武的话来说,压力和困难都不算什么,喜欢的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好。2011年,他辞去原本的工作,全身心投入到收集、整理、绘制脸谱的工作中,在老师王保易和他的推动下,2014年秦腔脸谱被列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2015年陈耀武成为“关中秦腔戏剧脸谱”代表性传承人。2018年,他编著的《秦腔脸谱》也正式出版。

  当谈到为什么热衷于秦腔脸谱的绘制时,他说“我是打心底里喜欢这个东西,你要说具体是因为啥,我还真说不上来,但是我就是喜欢它,想把它做好。”二十年来,陈耀武始终热爱他的事业,坚守他的初衷,将秦腔脸谱绘制这门传统艺术发扬光大。

  如今,陈耀武的女儿在他的熏陶下,也爱上了绘制秦腔脸谱。陈耀武觉得,这份艺术需要传承,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人真正的了解它,喜欢它。

  传承是使命,也是责任

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传承人 刘延河

01.jpg

  刘延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的代表性传承人,61岁的他和安塞腰鼓已结缘40多年。“我的使命就是把安塞腰鼓更好地传承下去,让安塞腰鼓能够打得响、打得火。”

  据刘延河介绍,安塞腰鼓距今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,两千多年前的安塞地处边关重镇,腰鼓作为一种有力的震慑武器被用作两军交战之中,以其磅礴的气势来吓退敌人,达到使对方不攻自破的效果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安塞腰鼓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艺术形式,用来庆祝丰收以及其他重大节日。他说:“父亲是秧歌队的,他经常出去扭秧歌,那时候我比较小,不懂,但是就是爱。就经常跟在父亲他们队伍后面,一边看,一边学。回来就自己蹦跶,慢慢地就学会了打腰鼓。”

  学习腰鼓的初期,家境贫寒的他买不起腰鼓来练习,只能通过隔空比划来学习一些基础的动作。然而这种“无实物”训练,也使他习得了腰鼓的基本功底。参加工作后,由于以前的腰鼓功底,刘延河被调到了县总工会开始担任腰鼓队的教练。自此,他的安塞腰鼓之路就算是正式开始了。谈到对腰鼓的感情,可以看出刘延河满眼的热爱,他说:“我一生都与腰鼓相伴,所以对腰鼓感情很特殊,把它当成兄弟一样,热爱它、守护它。”

  随着安塞腰鼓的不断发展,安塞腰鼓被更多的人熟知,1979年刘延河他们代表安塞县(现安塞区)参加了全省举行的民间舞蹈大赛,并夺得桂冠,这也让刘延河等人在省内有了些许名气。1986年安塞腰鼓更是获得了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,先后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、香港回归庆典以及2019年国庆大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,并远赴日本、德国等国家进行表演。每当谈到这些经历时,刘延河的言语间就充满了骄傲与自豪,他说:“过去大家不了解安塞,不懂我们安塞腰鼓,现在你一说安塞都知道安塞腰鼓了。作为安塞人,我感到很骄傲!”

  在刘延河的带领下,安塞腰鼓逐渐开始走出陕北、走出中国、走向世界。他身上担负的不仅是使命更多是一种责任,“未来,安塞腰鼓要打得更远,要让更多的人都知道我们安塞腰鼓。”刘延河如是说。 


华商报记者 张毅 实习生 陈青 


打印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