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下载

坚持和皮影一起走下去

华商头条 6小时前
       在过去老一代人的思想里,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,汪海燕家也不例外。她说:“在农村传统观念里,皮影这项技艺是传男不传女。”
       谈起最初学艺,汪海燕有些许难过。“那时候,父亲传统思想很严重,一直反对我学习皮影雕刻,只留给我一些最简单的事情。”所以最初,对于皮影技艺,汪海燕也仅仅只是好奇。每天看着父亲刮皮、晒皮、画稿、过稿、画好后雕刻、上色、熨烫、久而久之,最初的好奇转变成了喜爱,她想帮着父亲尽自己的一点力。“长大一点,父亲才让我开始打打下手。上色时,父亲涂正面,反面就留下来让我来涂,边涂色边讲涂色对皮影的作用,怎么去识别皮影涂色的好坏区分。”
       父亲的反对也曾让汪海燕十分难过,但是不服输的精神让她背着父亲,雕刻了第一件属于自己的作品——观音,她说:“下午父亲从外面回来看到我的作品,感觉还不错。第二天就正式教我学习皮影。”汪海燕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。
       学皮影伊始,父亲严肃地对她说:“真正要学习,就不像一般看得那么简单,只是好玩,而是一件枯燥乏味,磨性子的技能。”但汪海燕坚决地说:“我下定决心要学习。”十三岁,是汪海燕真正拜师学习雕刻皮影的开始。
       “第一次试着拿刀雕刻皮影,手就被划破了。”汪海燕说,“我们华县皮影用的是‘推皮走刀’的刀法,即右手拿着刀子扎在枣木板上牛皮不动,全靠左手转动皮子刻制。所有功夫都在左手,左手必须有力,而且要掌握力度,劲使到什么程度,必须完美配合右手。”汪海燕说“汪氏皮影,刻刀有十二种,粗细不一。雕刻的时候,不同花纹,要用不同的刀子,一个作品,手工雕刻约3000刀。”相较于父亲那辈,汪海燕觉得自己在练基本功时已经轻松很多。她说,“为了练好这一基本功,我曾在左胳膊上吊上一块砖,推动皮子向前,配合右手刻。练习‘推皮子’的功力,一练就是三年。”
       长时间乏味的练习,曾让汪海燕失了先前的耐性,她回忆说,“看着别的孩子节假日都出去玩,我也想出去,但所有课余时间都在练习推皮子,实在是枯燥乏味,多次想放弃。”可是每每看着父亲的身影,已经70岁高龄的他还在为皮影技艺默默付出,汪海燕觉着,为了父亲,为了皮影技艺能够传承下去,她更应该坚守、付出,坚持和皮影一起走下去。
      只要能干,就会一直干下去
      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 邰立平
       打记事起,家住宝鸡凤翔的邰立平就已经开始接触木版年画,他6岁开始学习民间年画技艺,这一学就是一辈子,用他的话说,“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就够了。”
       邰立平,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翔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,国家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,中国工艺美术大师,凤翔木版年画的第二十代传人。先后挖掘整理、复制家传及流散民间的版画古样300余种。
       凤翔木版年画始于唐宋,盛于明清。据邰立平介绍,凤翔木版年画共需九道工序,画版的木料多为梨木,梨木在砍伐后要阴干三到五年,待木质稳定后,将木版拼接刨平,进行贴版。贴版时,将设计好的画稿用糨糊贴于梨木版上,待糨糊干后搓去上面的纸胎,再开始刻制。刻完后用洗净的版印出墨线画,接下来在印好的线稿上设计颜色,做套色版。“凤翔年画以套版印刷为主,套色的顺序由浅至深,依次为黄、紫、红、绿、金、银,一块版只有一种颜色,完成一幅复杂的年画往往需要七块版之多,耗时大约2年多时间。”邰立平说。
       如此复杂的制作工序,除了拥有深厚的刀工外,更是考验了人的耐性。回忆起最初的辛苦,邰立平仍历历在目。他说,1977年的时候,家里没有一块版,怎么恢复?怎么延续?种种问题让邰立平焦急万分。“最后自己给自己加压,每天睡觉不超过4个小时,经常制图、刻版,一干就到凌晨四点。”高强度的工作压力,他一干就是5年。修复的木版年画超过了一般手艺人两三代的活。
       直到1982年,由于常年熬夜,邰立平脸肿了起来,家人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,就连村里的赤脚医生都劝他,再熬夜的话,命都会没有的。“不得已,我只好放慢脚步。”
       “在恢复年画的艰难岁月里,我也曾做过思想斗争。”邰立平说,“想到自己的父亲,也想到凤翔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不能在我这里断了,五年间我恢复了近千块版。”谈起当时,邰立平眼里有些许泪花,看得出来,他对这份手艺的热爱与坚持。“只要能干,就会一直干下去。”邰立平如是说。 华商报记者 张毅
      『守艺人』征集令
       如果您是手艺人,不管是雕刻、刺绣、木雕还是皮影,我们诚挚邀请您,与我们一起做文化精粹的传播者,加入我们,将您的作品展示给所有关注手艺人的朋友们,向他们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神。
       >>推荐形式:
       1.守艺故事(请注明姓名、年龄、人物故事以及联系方式等)
       2.所有来稿请发送至hsbfczx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