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“陕西精神”感受文化正能量
来源/作者:杜杰  日期:2013-07-17  阅读:2691

  如果说中华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的话,那么它的根就在陕西。

  为什么呢?因为儒学首推周礼,释学八大祖庭六居秦,道学的《道德经》泱泱五千言屹立于楼观台。秦岭作为中国的文脉贯穿东西,滔滔黄河的发声处和母体之腹安妥于陕北、关中,使三秦大地省泰民安。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,延安儿女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中央红军转危为安。我们作为炎黄子孙,祖根在黄陵,因而那儿的土最厚,那儿的林最茂,那儿的人最朴。文化是以文字来表达的,它的源在陕南的阳虚山,仓颉二十八个形态各异的字符繁衍了中华文化。矛盾文学奖的获得者路遥、陈忠实、贾平凹,上演了陕军文学复兴的一个高潮。王西京倡导的《长安精神》绘画巡回展反响空前,从而继承、捍卫和拓宽了赵望云、石鲁的绘画之风、画魂之髓。邢庆仁29岁以《玫瑰色的回忆》获取全国美展金奖,薛养贤书法连获《兰亭》、《国展》、《林散之》大奖,可谓书画双奇。秦腔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亮曲,省戏曲剧院《迟开的玫瑰》、《大树西迁》、《西京故事》摘取中国现代戏剧突出贡献奖当之无愧,陈彦喜获中华艺文奖在戏剧史上真真的为秦人放了一个卫星。 构建主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任务。主流文化的构建由三部分组成:一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过几千年时间考验认为是精华的东西,二是中国历次开放过程中吸纳的外国有益的部分,三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创立的好理论。主流文化的缔造需要几代人坚韧不拔的努力才能完成,这些东西应该进入到人们的血脉里,应该根植于现实社会之中,也应该鲜活于时代与历经者的对话里,因为它是一切绵延路途之魂。

  随着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上升,中国在文化发展上要有鲜明的目标和战略定位,在文化风貌的展示和国民素养的培育上要有一种从容和淡定。如今社会进步了,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处于明显的提升状态。不可否认,社会转型过程中多方利益诉求和矛盾频发时,需要主流文化的弥合和融化。秦腔剧《王宝钏》里有两句戏词:“贫穷有志不算贫,富贵无仁不算富”。人们一旦热衷于物质追求,“就会富得只剩下了钱了”,原本可以借助经济力量丰厚自己的内心,反倒远离了文化,远离了道德,远离了人本。

  陕西要成为一个文化强省,中国要成为一个文化强国,应该用鲜活的事实讲出让人们感动的故事来,让民众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认同感。记得去年,中国影院上映一个小电影《失恋33天》,票房连续10天压过好莱坞的《丁丁历险记》,这说明主流文化演释成大众的话语,就有一种博弈力量。80、90后的文化消费群体影响和决定着世界的未来,也在改变着中国乃至全球的文化生态。

  “陕西精神”作为一个文化座标,享誉于三秦大地,由呱呱落地到会说话,会走路,继而大声说话,大步走路,越来越多的吸引着人们的眼球。我们在祝福“陕西精神”今天的同时,也深深体会着来自其中迸发出的文化正能量,期盼着“陕西精神”在今后的路程中,唱响主流文化曲,唱红三秦特色戏,唱出黄河、秦岭味。


打印本文